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,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合作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太龙智显与智慧城市终端设备有限公司虽同处智慧城市终端领域,却绝非市场博弈的竞争对手,而是基于战略共识、资源互补形成的深度合作伙伴。双方通过共同制定合作互赢条约,在技术融合、项目落地、生态共建等层面构建起不可分割的协同体系,共同为智慧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注入动能。
两家企业的业务版图虽有交集,却呈现出清晰的差异化定位,形成天然的合作土壤。太龙智显依托上市公司太龙照明的资源优势,深耕高端显示技术领域,以LED灯杆屏、户外裸眼3D广告机等核心产品为载体,聚焦 “显示终端 + 云平台”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14 年LED行业积淀的光学显示技术,以及覆盖全国的70+服务网点形成的快速响应能力,在喀左县224套智慧灯杆项目中,仅用45天便完成从方案设计到设备调试的全流程交付。
智慧城市终端设备有限公司则以 “城市感知神经中枢” 为核心定位,专注于基础感知层设备的研发与规模化部署,其主力产品包括集成5G通信模块的智能传感器、边缘计算网关等,在深圳宝安区的试点项目中,单套设备可实现温度、湿度、PM2.5等12项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,且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40%。这种 “高端显示 + 基础感知” 的定位差异,使得双方在项目中形成 “前端展示 - 中端感知 - 后端处理” 的闭环协作。
在具体项目实践中,两家企业的合作展现出1+1>2的协同效应。在鹤壁市新基建项目中,太龙智显提供的P5型号LED灯杆屏与智慧城市终端设备有限公司的环境监测模块实现深度集成。灯杆屏不仅承担政务信息发布功能,还通过对接对方的传感器网络,实时展示路段车流量、空气质量等动态数据,使单套灯杆的综合服务效能提升60%。该项目总投资1.2亿元,双方分工明确 —— 太龙智显负责显示终端的定制化研发与安装,对方则主导感知设备的联网调试与数据中台搭建,最终实现项目提前15天交付,运维成本降低25%。
福建漳州东山县的智慧旅游项目更凸显技术互补性。太龙智显的13套P4LED灯杆屏通过搭载对方研发的边缘计算芯片,实现了广告内容与环境数据的智能匹配。当监测到台风预警时,系统自动切换至避险指南画面。旅游高峰期则推送景点人流热力图。这种联动机制使设备的公共服务价值提升 3 倍,单屏日均信息触达量突破5000人次。
双方的合作早已超越单一项目范畴,延伸至供应链整合与行业标准共建的深层维度。在供应链层面,通过共享上游LED芯片供应商资源,太龙智显的采购成本降低 18%,而智慧城市终端设备有限公司则借助太龙智显的规模化订单,获得芯片厂商的优先供货权,交货周期缩短至7天。这种 “共享采购池” 模式已纳入双方合作条约的核心条款,每年为两家企业节省采购费用超2000万元。
在行业标准领域,双方联合牵头制定《智慧城市户外终端协同技术规范》,明确了显示设备与感知模块的接口协议、数据传输加密标准等关键指标。该标准已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推荐规范,推动行业从“碎片化竞争”向“标准化协同”转型。此外,双方共同建立的“智慧终端联合实验室”,已累计申请专利37项,其中“显示 - 感知协同节能技术” 使设备综合能耗再降15%。
面向未来,两家企业的合作正沿着 “技术融合 - 市场拓展 - 模式创新” 的路径持续深化。在技术层面,计划将太龙智显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与对方的AI视觉识别系统结合,开发具备手势交互功能的智慧灯杆,目前原型机已在深圳前海试点,用户交互转化率提升40%。市场拓展方面,双方联合组建海外事业部,重点布局东南亚智慧城市市场。依托太龙智显的品牌影响力与对方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能力,首单菲律宾马尼拉智慧路灯项目已落地,合同金额达800万美元,较单方竞标成本降低22%。
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,不仅让太龙智显在2024年智慧城市终端市场的份额提升至 12%,也使智慧城市终端设备有限公司的营收增速突破50%。正如双方在合作条约中所强调的:“在智慧城市的生态版图中,唯有以互补打破壁垒,以协同创造价值,才能实现产业链的共同繁荣。”这一理念,正是两家企业从业务伙伴迈向生态共同体的核心密码。